本期目录

2024年, 第2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30
  

  • 全选
    |
    特邀专栏
  • 陆楠, 孙越, 彭鹏, 熊瑞, 孙逢春
    电源学报. 2024, 22(1): 1-10.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钠离子电池健康状态估计是其安全高效应用的基础,也是钠电池规模化储能应用的关键。然而,钠离子电池即用即衰,衰退机理不明晰,老化过程受工况和场景影响,准确的健康状态估计极其困难。为此,提出了数据驱动的钠离子电池健康状态估计方法,探究了钠离子电池的充电数据与容量衰退的映射关系,提出了结合方差筛选、灰色关联分析和递归特征消除的特征选择方法,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高斯过程回归和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4类机器学习方法估计钠离子电池的健康状态。验证结果表明,4类方法的健康状态估计均方根误差小于1.6%,其中高斯过程回归的误差小于0.8%,实现了钠离子电池健康状态精准估计。
  • DC-DC变换器
  • 皇金锋, 韩梦祺
    电源学报. 2024, 22(1): 11-21.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uper-Boost变换器代替传统的充、放电模块可大大减小电源的质量和体积,提高其功率密度,因此在空间电力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Super-Boost变换器有多个功率元件,且存在电感电流反向流动特性,导致其供能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较传统Boost变换器复杂。为了给Super-Boost变换器的分析和设计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对Super-Boost变换器供能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电感L1L2均存在连续导电模式、伪连续导电模式和伪断续导电模式等工作模式,建立各工作模式的临界电感和输出纹波电压解析数学模型,探讨峰值电流与电感间的关系,得到了满足设计要求的最小电容和最小电感,据此给出了变换器参数设计方法,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 高东辉, 贺啟峰, 蔡可红, 徐成宝
    电源学报. 2024, 22(1): 22-31.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隔离式DC/DC变换器空间辐射应用的特殊性,为了提高反馈精度和稳定性,一般采用磁隔离反馈电路。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幅值调节磁反馈电路工作原理,针对其存在的需要额外的次级供电电压问题,引入正-反激式幅值调节双向磁反馈电路,并对该电路进行改进,在实现相同功能的前提下,以双绕组变压器替代三绕组变压器,有效减小了磁芯体积,简化了电路结构。详细分析了该电路的工作原理、脉冲采样电路和磁反馈变压器设计方法,并以该种磁反馈电路为基础,搭建了一台100 W输出DC/DC变换器实验样机,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磁隔离反馈电路的有效性,并为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 李宇, 张鑫蕊, 税朝会, 黄剑琪, 龙鹏, 张津华
    电源学报. 2024, 22(1): 32-40.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双主动全桥DAB(dual active bridge)双向DC/DC变换器的调制方案进行了研究,DAB变换器的主要优势在于具有对称结构、双向潮流能力、宽软开关区域和灵活的控制能力等特点。控制这种拓扑结构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控制变换器原副边全桥之间的移相角来控制功率传输的方向和大小。然而在轻载条件下,当变换器的输入或输出电压变化较大时,会产生大量的无功功率,同时部分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ZVS(zero voltage switching)操作会丢失而直接导致转换效率变低。因此,为了提高DAB变换器的效率,提出了一种混合单移相调制PSM(phase shift modulation)方案,在保持控制简单的基础上,通过减小电感电流有效值,扩大软开关的范围,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首先,通过让拓展移相EPS(extended phase shift)、双移相DPS(dual phase shift)以及三移相TPS(triple phase shift)调制方案中的可控变量相等,从而形成了4种不同的PSM方案。接着,对这些调制方案进行了稳态特征的比较分析,包括传输功率容量、电感电流水平以及软开关性能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混合PSM方案。最后,通过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出调制方案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 AC-DC变换器
  • 高曼曼, 龙珊珊, 王飞, 党超亮
    电源学报. 2024, 22(1): 41-48.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三相Vienna 整流器为研究对象,针对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实现中点电位平衡控制时权重因子选取困难,采样周期内作用单一矢量引起网侧电流纹波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矢量的无权重型模型预测控制UF-MPC(unweighted facto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策略。首先,构建基于功率预测的单目标价值函数。然后,通过扇区划分同时采用无权重因子的方式来提高单次寻优效率,根据直流侧中点电位的波动优选冗余小矢量,实现无权重因子的中点电位平衡控制。在获取最优矢量的基础上,结合零矢量实现了双矢量固定开关频率控制。最后,基于RT-LAB 半实物平台从稳态、暂态、中点电位波动方面进行验证,有效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文娅, 万宇阳, 刘雪山, 肖剑桥, 王海东
    电源学报. 2024, 22(1): 49-56.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Buck功率因数校正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变换器存在谐波电流大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提出并分析了一种Buck型单开关整合式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该变换器由一个Buck PFC变换器和一个Buck-Boost PFC变换器通过一个开关管整合而成,简化了控制;同时,采用恒导通时间控制,消除了Buck PFC变换器输入电流的死区;结合Buck和Buck-Boost变换器的优势,在全输入电压范围下可以实现高功率因数和高效率。介绍并分析了该变换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稳态特性以及设计思路,最后,搭建了一台56 W的实验样机,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 李庆军, 邰建豪, 范越, 崔章顺
    电源学报. 2024, 22(1): 57-65.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多微型逆变器微电网频率暂态稳定综合控制,有效控制微电网频率暂态稳定性,提升控制准确性,缩短调节时间。通过励磁控制与功频控制构建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实现负荷小扰动下微电网频率暂态稳定控制;利用改进下垂控制方法,实现负荷大扰动下微电网频率暂态稳定控制;通过设计同步电压控制器与双环控制器,完成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与改进下垂控制方法的自由切换,综合控制不同情况下微电网频率的暂态稳定。实验证明,所研究方法在不同负荷扰动下,可有效实现微电网频率暂态稳定控制;在切换离网模式与并网模式时,能够有效切换控制方法,准确控制微电网频率暂态稳定性,缩短调节时间。
  • 李昊舒, 徐飞, 赵志远
    电源学报. 2024, 22(1): 66-73.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一种新型三相准Z源AC-AC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并对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对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关系进行了推导。这种电路拓扑使用脉冲宽度调制法进行控制,可以达到改变输出电压的效果。运用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在仿真模型基础上搭建了实验电路。实验结果验证了电路拓扑的可行性和电路分析的正确性。
  • 杨光源, 周诗嘉, 彭光强, 武霁阳, 辛清明, 许树楷
    电源学报. 2024, 22(1): 74-82.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最近电平逼近调制NLM(nearest level modulation)具有控制简单,开关频率低的显著优势,但在输出电平数较少时,采用NLM调制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输出波形谐波畸变率较大。在传统三相六桥臂MMC拓扑的各桥臂中增加1个全桥结构的辅助子模块,控制该辅助子模块的电容电压为半桥子模块的一半。针对该MMC拓扑,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混合调制策略,该混合调制策略可以实现半桥和辅助子模块的平衡控制。在降低MMC交流侧输出电流的谐波畸变率同时,还可以降低全桥子模块的开关频率和系统损耗。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详细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MMC拓扑和改进混合调制策略的有效性。
  • 电池与储能
  • 黄凯, 田海建, 丁恒
    电源学报. 2024, 22(1): 83-93.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锂离子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辨识方法对模型精度有较大的影响。针对缎蓝园丁鸟优化SBO(satin bowerbird optimization)算法收敛精度低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缎蓝园丁鸟优化ISBO(improved satin bowerbird optimization)算法。采用惯性权重、柯西变异、高斯变异和贪婪选择策略来提高ISBO算法的收敛精度,并利用标准测试函数对其收敛性能进行验证。结合电池充放电数据,将提出的ISBO算法用于锂离子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辨识。实验结果表明,与SBO和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相比,ISBO算法参数辨识精度较高且辨识精度不受电池工况的影响。
  • 王雪, 游国栋, 房成信, 张尚
    电源学报. 2024, 22(1): 94-100.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锂离子电池随着循环充放电次数的增长,其健康状态SOH(state-of-health)会随之发生一定程度的衰减。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多目标布谷鸟搜索IMOCS(improved multi-objective Cuckoo search)-BP神经网络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估计方法,在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的同时自适应改变布谷鸟搜索CS(Cuckoo search)算法更新概率和搜索步长,解决CS算法收敛速度慢和求解精度低的问题。以IMOCS算法和BP神经网络结合,对节点空间范围进行全局搜索,降低权值和阈值的初值对BP神经网络的影响,实现参数优化。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基于IMOCS-BP神经网络的SOH估计算法误差低、性能强,实现了锂电池SOH的精准预测。
  • 冯紫妍, 许仪勋, 汪凯琳, 殷煌凯
    电源学报. 2024, 22(1): 101-109.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微电网中电池储能设备折损过快和容量配置过高的问题,文中建立了考虑寿命损耗的微电网电池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固定日循环次数的电池储能寿命损耗成本计算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分段线性化思想和场景分析法,可通过优化电池储能的放电深度和日循环次数从而有效延长其寿命年限。此外,考虑到风光出力和负荷功率的不确定性,文中引入了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并用列和约束生成算法求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新模型在不同不确定度和不同电池储能单位价格下的有效性。
  • 赵富强, 贾彦奎, 赵小军, 祁慧青, 范晓宇
    电源学报. 2024, 22(1): 110-118.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压差流道构型尺寸对电池电化学性能影响机理不明的问题,研究流道高度和脊背宽度对压差流道和直流道在氧气浓度、水浓度分布特征和电流密度、功率密度、压降等方面影响规律,并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流道高度对压差流道和直流道性能影响较小,压差流道在脊背宽度为1.25 mm和1.50 mm时具有明显优势;进一步研究压差流道变压区对流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压区高度为0.05 mm和长度为1.50 mm时,压差流道峰值功率密度最高。综合考虑功率密度和压降的影响,选择压差流道高0.40 mm、宽1.25 mm、脊背宽1.25 mm、变压区长1.50 mm、高0.05 mm,此时压差流道峰值功率密度为0.366 1 W/cm2,相较于直流道峰值功率密度提升6.3%。
  • 功率半导体器件
  • 穆峰, 刘宜鑫, 李鑫, 孙湖, 黄先进
    电源学报. 2024, 22(1): 119-132.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insulated-gate bipolar transistor)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中应用广泛,在某些单个器件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工作场合,IGBT的并联使用成为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多模块IGBT并联应用可以简化电路结构,增大变流器输出功率,提高装置功率密度。IGBT并联应用过程中,器件本体的动、静态特性及结温的差异,驱动电路结构及功率回路不对称性,伴随IGBT长期使用出现的老化或失效等问题,都会引起并联IGBT支路电流的不均衡,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国内外IGBT并联应用所关注的研究热点进行了调研分析,总结了IGBT并联动、静态电流不均衡产生的原理及影响,分析了电流均衡控制原理的差异。从功率回路均流控制和驱动回路均流控制两个方面,对IGBT并联应用均流控制的工作特性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技术对比,并对IGBT并联均流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关艳霞, 刘亭, 刘勇, 邓杰, 王卉如
    电源学报. 2024, 22(1): 133-139.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IGBT在关断过程中所发生的动态雪崩现象是导致其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研究IGBT动态雪崩失效机理,利用Silvaco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动态雪崩击穿机制、电流密度分布和温度分布的仿真分析,得出动态雪崩可以产生移动的电流丝和移动十分缓慢或固定不动的“死丝”。引起器件失效的是动态雪崩形成的死丝,死丝会导致IGBT内局部温度的急剧增加,最终因局部温度过高烧毁器件导致IGBT的失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死丝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防止IGBT动态雪崩失效的具体措施。
  • 李靖, 曹君临, 陆国权, 梅云辉
    电源学报. 2024, 22(1): 140-146.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功率模块朝着高温、高功率、高密度方向发展,这对模块的封装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较传统的引线键合结构,双面散热结构由于具有高散热能力和低寄生电感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双面散热结构材料间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使之承受较大的热-机械应力,降低了功率模块的可靠性。因此,为设计具有低热-机械应力双面散热双向开关,本研究首先使用仿真分析了芯片布局对模块散热性能以及寄生电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低杨氏模量的柔性缓冲垫块,综合仿真及试验初步证明其降低热-机械应力、提高模块可靠性的可行性。
  • 刘建君, 陈宏, 丁杰钦, 白云, 郝继龙, 韩忠霖
    电源学报. 2024, 22(1): 147-152.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碳化硅SiC(silicon carbide)具有优良的电学和热学特性,是一种前景广阔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SiC材料制成的功率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非常适合应用于大功率领域,而高温栅氧可靠性是大功率MOSFET最需要关注的特性之一。通过正压高温栅偏试验和负压高温栅偏试验对比了自研SiC MOSFET和国外同规格SiC MOSFET的高温栅氧可靠性。负压高温栅偏试验结果显示自研SiC MOSFET与国外SiC MOSFET的阈值电压偏移量基本相等,阈值电压偏移量百分比最大相差在4.52%左右。正压高温栅偏试验的结果显示自研SiC MOSFET的阈值电压偏移量较小,与国外SiC MOSFET相比,自研SiC MOSFET的阈值电压偏移量百分比最大相差11%。自研器件占优势的原因是在SiC/SiO2界面处引入了适量的氮元素,钝化界面缺陷的同时,减少了快界面态的产生,使总的界面态密度被降到最低。
  • 肖龙, 陈冬冬
    电源学报. 2024, 22(1): 153-162.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对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N HEMT(gallium nitride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高速开关带来的开通过压、误导通、开关振荡和EMI噪声等问题展开定量的仿真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建模数据和最优化算法的门极增强型GaN HEMT电热行为模型建模方法。相比较于常规GaN HEMT行为模型,所提出的建模方法采用2个简单的建模公式实现了对GaN HEMT在第一和第三象限宽工作温度范围内的电热特性进行准确的建模。同时采用一个紧凑的建模公式实现对GaN HEMT非线性寄生电容的精确建模。此外,提出了一种遗传算法和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组合的优化算法,基于该优化算法和建模数据实现了对建模参数的快速提取,在较大程度上减小了建模时间和工作量。仿真表明,所提出的建模方法能够实现对不同公司多个型号的GaN HEMT器件展开精确的建模。最后通过吻合的动态仿真和实验数据验证了所提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刘勇, 关艳霞
    电源学报. 2024, 22(1): 163-170.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现代单极型功率二极管的性能,进一步突破“硅极限”,通过加大传统JBS二极管中P+区结深,引入超级结结构以减薄芯片厚度,缓解传统单极型器件通态压降与反向阻断电压之间的矛盾,提高单位面积器件的导通电流密度。使用数值方法分析了超级结JBS二极管中P柱区浓度、N柱区宽度和N柱区浓度对正向导通特性以及反向阻断特性的影响,应用电场耦合效应理论分析了超级结JBS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和反向阻断机理,设计了一款300 V的超级结JBS二极管。
  • 钱叶彤, 王莉, 赵瑞博
    电源学报. 2024, 22(1): 171-178.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固态功率控制器SSPC(solid-state power controller)中功率管的结温监测对SSPC的可靠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热模型法因其无需直接接触测量且方法简单而被广泛使用。然而,功率芯片的老化会导致热路径的退化,器件的结壳热阻抗增加,使实际结温远远超过热网络模型的估计值,导致对器件健康状态的乐观估计。焊料层疲劳失效被认为是SSPC功率管老化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SSPC的寿命周期中实时监测器件的老化状态,并对功率管的热模型进行自适应在线修正,通过测量不受焊料层退化影响的热敏参数来计算热阻作为更新依据,将热阻信息关联焊料层老化状态来更新热模型。所提方法可在不影响SSPC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实时修正热模型,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 电力系统
  • 郭文花, 沈顺群, 刘凯
    电源学报. 2024, 22(1): 179-188.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二极管整流器的高压直流DR-HVDC(diode-rectif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输电系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海上风电低成本接入方案,它可将风能从偏远的海上风电场输送到陆上电力系统。然而随着海上DR-HVDC系统的不断增多,可能会导致风机WT(wind turbine)的变流器控制难度增大,系统稳定性变差。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DR-HVDC连接海上WT变流器的新型电网形成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2个正序控制回路来调节WTs的输出有功功率,并维持海上交流电网的频率和电压,其中第一个控制器可将每台WT的有功功率误差调节为电压角偏差,从而造成系统频率偏差;第二个控制器通过调整WT的交流电压幅值以抵消频率偏差。变流器内部电流控制回路用于限制故障电流,并消除系统中的高频谐振。最后,通过故障穿越、WT功率变化、无功扰动和WTs停机4个方面的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 贾静然, 段昕, 卢锦玲, 李丹, 任睿
    电源学报. 2024, 22(1): 189-195.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当前配电网技术使配电网系统的有功损耗增加,出现网损数值增加、渗透率较低等问题,提出考虑需求侧响应的配电网柔性软开关优化控制方法。首先,建立需求侧响应模型与柔性软开关优化控制模型;然后,利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完成配电网负荷转移的设计;最后,通过设定柔性软开关运行、配电网系统潮流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等约束条件完成配电网柔性软开关控制优化。实验证明,应用本文方法可有效转移配电网系统的负荷,大幅度降低配电网系统的有功损耗电量及整体网损量,提升配电网系统的渗透率与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能力,实现对配电网系统的运行优化,为配电网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保障。
  • 戚振彪, 齐慧
    电源学报. 2024, 22(1): 196-203.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1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现有方法未能明确电压越限的全部有效供电路径,导致配电网电压越限抑制识别时存在实时性较差、抑制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因此,研究基于调节函数的含光伏电源配电网电压越限识别,以提升含光伏电源配电网电压越限识别的实时性及有效性。首先利用光伏电源物理机理构建光伏电源外特性模型,基于该模型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搭建光伏电源仿真模型;依据含光伏电源配电网功率关系计算接入光伏前与接入光伏后并网点电压的变化量,并对电压越限机理进行分析,从而进行含光伏电源配电网等值电路设计;明确电压越限的全部有效供电路径,利用调节函数从大至小排序建立含光伏电源配电网电压越限调节策略候选集,并在调节策略候选集内选取候选策略以实现电压越限识别。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在较少的迭代次数以及执行时间内有效将存在越限的含光伏电源配电网电压调节至正常状态,实用性高。
  • 特种电源
  • 管锐, 周宇, 高宗球, 张健, 黄懿赟
    电源学报. 2024, 22(1): 204-211.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HT-6M托卡马克装置重建是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中泰合作国际项目,加热场脉冲电源的作用是击穿和产生等离子体,其电源方案采用电容储能脉冲放电形式。为计算出满足要求的电源参数,对加热场脉冲电源放电过程进行数学分析,并根据电源设备的工作参数,设计并研制了电源的核心器件。为验证电源放电过程的理论分析,研制了一套小型电容储能脉冲电源,证明理论分析正确性的同时,对电源大功率固态断路器进行关断实验。
  • 杨东, 刘治钢, 穆浩
    电源学报. 2024, 22(1): 212-221.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准确获取航天器电源系统在轨健康状态,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卫星电源系统状态量化评估模型。首先,通过分析某卫星电源系统的运行特点,建立了系统状态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实际遥测具有的时变特性,提出电源系统遥测预处理方法和无量纲劣化度函数;其次,引入变权理论和模糊理论,建立了层层递进的卫星电源系统状态量化评估方法;最后,通过该卫星实际在轨和仿真数据,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所提状态量化评估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且所提出的方法比仅依据阈值判断提前2天评估出系统状态恶化。
  • 其他
  • 朱正斌, 黄军, 牛剑锋, 孟洋洋, 胡斯登
    电源学报. 2024, 22(1): 222-228.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暂态过程中的高阶非线性问题是负载测量和辨识的一个难点,在处理由于高阶非线性出现的拍频信号时,现有模拟包络检波方法存在信号易失真、电路灵活性差以及测量范围有限等问题。针对此,提出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数字包络检波方法。在希尔伯特变换的基础上,设计数字包络检波器,提取电压拍频信号的包络线,并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待测负载,该方法均能够准确提取电压拍频包络线,实现负载阻值1~2 000 Ω范围内误差小于5%的测量。该方法拓宽了基于暂态特征参数的非接触负载测量的范围,为无人机等飞行器电池内阻的测量提供了新思路。
  • 李枫, 关涛, 孙忠鹏
    电源学报. 2024, 22(1): 229-235.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24.1.2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短路电流保护装置的电流测控单元因电子元器件失效或电源掉电而导致保护装置拒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源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分析了触发装置的工作原理,根据铁芯材料的磁化特性曲线,确定了互感器有效工作区间内铁芯的最大磁感应强度。针对铁芯在大电流条件下磁通容易饱和的问题,通过仿真分析了气隙分布对互感器内磁感应强度的影响。设计出在短路电流峰值为15 kA时仍可有效工作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铁芯结构,三维瞬态电磁场仿真显示短路电流上升率为20 A/μs、二次绕组匝数为30匝时,铁芯二次绕组侧输出电压不小于14 V。最后设计制作了采用无源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作为触发装置的混合型限流熔断器工程样机,并进行了短路电流检测实验,实验结果与仿真基本一致,证明了铁芯设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