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新能源多变流器并网系统MGCCS(multiple grid-connected-converter system)中的电能质量相关问题,首先基于谐波状态空间HSS(harmonic state space)方法建立MGCCS的串联和并联模型。HSS模型考虑了开关过程中的高频分量,其内部的Toeplitz矩阵能够有效捕捉变流器内部的谐波耦合。在建立MGCCS串联和并联HSS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虚拟电阻改进模型,并考虑电网阻抗的影响,以模拟多变流器并网系统。通过对状态矩阵的特征值分析,对多变流器互联系统的谐波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深入分析了主电路和控制器参数对谐波不稳定性的影响,预测谐波不稳定模式的振荡频率。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及RT-LAB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HSS改进模型的正确性以及谐波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
电压暂降是电能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动态电压恢复器DVR(dynamic voltage restorer)是1种有效的解决方案。由于传统DVR无法适应中压领域应用,首先介绍1种基于级联H桥多电平变流器的高压直挂式DVR;为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及补偿精度,提出1种用于DVR交流电压补偿控制的dq轴解耦策略,同时采用基于电压补偿分量注入的载波相移脉宽调制策略,解决级联H桥直流侧电容电压平衡问题,保障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对所提出的DVR及控制算法进行建模与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由于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间歇性、非线性负荷增减频繁等原因,导致谐波能量变化较大,采用多台并联运行的有源电力滤波器APF(active power filter)能够对微电网谐波进行有效治理。然而,多台APF并联运行会因各APF补偿的电流不均而形成环流,从而导致系统损耗增加。为此,本文提出1种基于电能信息一体化传输技术的均流控制方法,通过在逆变器功率调制环节加入信息调制,实现电能变换的同时传递关键信息,完成并联系统的均流控制。相较于传统的集中式、主从式控制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无需额外的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通过RT-LAB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均流控制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准确估计系统谐波阻抗是开展谐波溯源的关键。现有方法大多基于背景谐波保持不变或平滑波动的前提,但在新型电力系统中,背景谐波电压或系统谐波阻抗通常呈现非平滑波动特征,甚至在某些时间断面发生突变,导致现有方法产生较大的计算误差。针对此,提出1种计及背景谐波时变特征的系统谐波阻抗估计方法。首先,利用二分滑动T极大值,辨识出背景谐波的多个突变点,据此将公共连接点PCC(point of common coupling)处谐波监测数据划分为若干连续非平滑波动的区间;然后,在每个数据区间内,考虑相邻采样点背景谐波波动较小的特征,基于综合最小波动量原理开展系统谐波阻抗估计,并引入矩阵稀疏技术降低计算时间复杂度;最后,利用仿真和实际工程案例数据开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比现有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估计系统谐波阻抗,且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
针对现有谐波检测方法提取精度易受噪声影响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迭代辛几何模态分解结合总体最小二乘-旋转不变技术估计信号参数TLS-ESPRIT(total least squares and estimation of signal parameters with rotation invariant technique)的谐波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构造谐波信号的轨迹矩阵并结合矩阵变换获取初始辛几何分量;其次,基于动态时间规整将相似度高的初始辛几何分量线性组合并剔除残余分量;然后,通过计算归一化平均绝对误差获得相互独立的各次谐波分量;最后,采用TLS-ESPRIT算法得到各次谐波与间谐波分量的参数。通过仿真与实测数据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噪声环境下进行谐波与间谐波分析的优越性。
针对经长距离交流海缆送出的海上风电并网谐振问题,首先建立典型设备模型,开展计及海缆容抗特性的谐振机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高压有源谐振抑制器HARS(high-voltage active resonance suppressor)的海上风电谐振抑制技术。采用降压变+H桥级联型阀组的两级式变换结构,实现220 kV高电压等级可靠并网。基于阻抗重塑思想,提出以网侧电流谐振分量为反馈的谐振阻尼控制策略,并给出阻尼系数和带通中心频率2个关键参数的可行域解析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和工程实践验证了所提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单相接地故障的高质量调控是支撑新型配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针对有源消弧装置AASD(active-type arc suppression device)功能单一、成本高昂等问题,提出1种基于异构单元的有源消弧装置HU-AASD(AASD based on heterogeneous unit)拓扑结构及调控策略。首先,HU-AASD利用第四桥臂为虚拟中性点提供电压支撑,使得三相桥臂的耐压需求被降低至相电压,从而降低了AASD的器件成本与体积;其次,所提方案兼具容性和感性无功补偿能力,且接地故障发生后HU-AASD可不间断地向电网提供无功补偿,从而为配电网提供不间断的电压支撑;最后,仿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拓扑及调控策略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DC-DC变换器是实现不同电压等级和拓扑结构的高压直流HVDC(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电网互联的关键设备,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逐步建设,DC-DC变换器成为新型电力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DC-DC变换器具有许多优点:可增加电网的可控性,可增强电网潮流控制、电压调节和故障阻断的能力。其中,直流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DC-MMC(DC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是用于互连具有相同线路拓扑HVDC系统的一种有效非隔离方法,然而,实际中直流系统往往电压等级和拓扑结构差别较大。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型柔性DC-MMC的控制策略,该控制方法可实现不同线路拓扑HVDC的互连,如双极子与对称单极子互连。首先,详细阐述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不同线路拓扑的特性;然后,针对新型DC-MMC建立了1种含变量变换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平均桥臂模型和简化直流电网的控制方法;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验证,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可保障DC-MMC在正常运行和降级运行下均能正常工作。
为了实现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MSLM(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linear motor)高精度的多电气参数在线辨识,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模型的递推最小二乘电气参数在线辨识算法。首先,根据电机的dq轴电压方程分别建立了辨识定子电阻、永磁体磁链的模型1和辨识q轴电感、d轴电感的模型2,并将2个辨识模型循环结合。其次,基于上述双模型结构,采用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实现电气参数在线辨识,并针对PMSLM运行时存在大量动态过程的特性,提出一种具有饱和特性的分段变遗忘因子;然后,对功率开关非理想因素导致的误差电压进行补偿,进一步提高了辨识的精准度;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辨识算法的有效性,且具有收敛速度快、辨识结果精度高、多工况适用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