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05年, 第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5-03-30
  

  • 全选
    |
  • 廖志凌,阮新波
    电源学报. 2005, 3(2): 87-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前一期论文的续篇,本文介绍了国内外LED产业化应用情况,分析了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面临的相关技术问题,最后对半导体照明工程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 顾亦磊,顾晓明,吕征宇
    电源学报. 2005, 3(2): 9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一种不对称有源箝位软开关双管正激变流器,它不但克服了开关电压应力大的缺点,并且具有占空比可以大于50%的优点。因此,该拓扑十分适合在较高输入电压、较宽范围输入的场合应用。另外,该变流器的所有开关都实现了ZVS,使得变流器的转换效率得以提高,可以用于节能场合。本文对不对称有源箝位软开关双管正激拓扑的工作原理以及软开关的实现条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通过实验证实了该拓扑的上述优点。
  • 李现兵,牛忠霞,袁臣虎,王广州
    电源学报. 2005, 3(2): 98-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功率变换器—有源箝位全桥Boost倍压变换器(Active clamp Full–bridge Double-voltage Converter,AFBDVC)。该电路电压增益高,适用于高压输出的场合。利用倍压电路来获得高压,解决了高压电源中升压变压器变比大,制作难度大,体积大的问题。文中对该变换器的工作状态、工作时序以及DC (直流)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一个5000V/50mA的实际电路实验波形。实验结果表明了AFBDVC实现高压电源可行性。
  • 吴伟,王建冈,陈乾宏,阮新波
    电源学报. 2005, 3(2): 103-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多个电源模块并联取代单一电源已经成为航空电源的发展趋势。本文根据航空直流电源并联系统的特殊要求,提出频率跟踪的外同步方法以及通过多模块交错并联方法来提高并联系统供电质量。文中分析了常规外同步思路以及模拟均流方法存在的问题,给出频率跟踪外同步、多模块交错并联以及数字均流的具体实现方法,最后采用DSP2407完成2台500W电源模块的交错并联、外同步和均流试验。
  • 刘智勇,张凯,裴雪军,周运斌
    电源学报. 2005, 3(2): 108-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桥臂对管按相同规律通断的全桥变换电路中,由于对角开关管驱动脉冲传输延时不一致使得左右桥臂中点对地产生的共模电流不能抵消。为了抑制共模噪声,提出了一种通过对驱动脉冲边沿时刻进行预调整来抑制共模噪声源的方法。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在不增加任何其它硬件手段的前提下有效的衰减了共模传导干扰。文章中还结合实验结果对电路中的寄生参数对共模电流频谱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 蒋贤哲,王莉
    电源学报. 2005, 3(2): 111-115. https://doi.org/10.13234/j.issn.2095-2805.2005.2.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今直流分布式电源系统(Distributed Power System,Dps)正以其冗余度高、控制灵活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通信、航空航天、计算机等各个领域。但是由于系统内部各个单元模块自身、以及模块之间相互影响的复杂性,使得国内目前直流分布式电源系统的研究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就DC DPS内部各个模块自身、DC DPS的建模方法、稳定性分析作一总结。
  • 张文义,田卫江,徐婷,杨乐民,徐会明
    电源学报. 2005, 3(2): 116-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三相四桥臂逆变电路的相电压进行波形分析,证实了零桥臂以50%固定占空比工作的正确性及可行性,但发现零桥臂以50%固定占空比工作时存在较多的窄脉冲。窄脉冲的减少对负载相电流输出波形的影响很小,但可以减少负载相电流的交变频率。为了减少相电压波形中窄脉冲的数量,提出了零桥臂以浮动占空比工作的思想,并制定了零桥臂以浮动占空比工作的控制策略。通过减少负载相电流的交变频率,降低了负载损耗,改善了三相四桥臂逆变电路的实际应用效果。
  • 屈克庆,陈国呈,孙承波,许春雨
    电源学报. 2005, 3(2): 120-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基于幅相控制的三相零电压开关PWM变流器,提出了一种电流极性鉴别与电流补偿方法。在利用正负斜率交替的锯齿载波调制方式下,需要按照电流极性来进行锯齿载波斜率的交替翻转,由于在翻转处会造成电流畸变,也需要按照电流极性变化的时刻来补偿。本文从单位功率因数变流器的固有特点出发,在顺变和逆变状态下,提出了电流极性鉴别的软件实现方法,分析了使用正负斜率锯齿载波带来的电流过零点失真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补偿方案。该方法有效保证了软开关技术在三相PWM变流器上的实现,具有简便有效、节约硬件资源、相电流谐波较小等优点。
  • 陈国呈,许春雨,孙承波,屈克庆
    电源学报. 2005, 3(2): 125-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软开关三相PWM逆变器的研究和实验,针对在实验中出现谐振槽不正常的现象,分析了本软开关电路拓扑下实现软开关动作的工作原理及谐振动作时序,阐述了PWM驱动信号与谐振电路的动作时序间的关系,指出要使谐振能正常进行,必须要使PWM驱动信号的开通动作控制在谐振电感的电流iLr变为负之前,这样才能在直流母线电压上出现一个完整的谐振槽,保证逆变器主电路开关管实现软开关动作。
  • 王晓钰,袁敞,刘进军,王兆安
    电源学报. 2005, 3(2): 129-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串联型电能质量控制器是一种可以有效提高用户端供电质量的电力电子装置。本文应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 DSP)设计并实现了串联型电能质量控制器的全数字实时控制,提出了一种适合在定点DSP上实现的空间矢量PWM快速生成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数字控制系统硬件、软件结构设计合理,谐波检测算法和空间矢量PWM算法快速有效,而其控制的串联型电能质量控制器具有良好的电能质量控制性能。
  • 李承,邹云屏,范婕
    电源学报. 2005, 3(2): 134-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单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单周控制方法。单周控制方法应用于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优点在于:避免了复杂的畸变电流检测过程和复杂的控制电路,而是把畸变电流的检测过程与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过程一次完成,具有很好的实时性和控制电路简单等优点。本文对于单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提出了一种新型单周控制方法。通过对主电路的分析,导出了该滤波器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单周控制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吴春华,孙承波,张龙,陈国呈
    电源学报. 2005, 3(2): 138-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无刷直流电机120°导通型控制方法存在转矩脉动大,不能适应高精度高稳定性要求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广角波控制方法,通过控制相电压使相电流达到准正弦波。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采用广角波控制后转矩脉动从原来的14%下降到3.4%,出力增加了3.5%,而且可以利用非导通相检测反电势过零点,实现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广角波控制不但具有转矩脉动小、出力大、控制简单等优点,而且实现了无位置传感器控制,适用于高性能场合。
  • 李龙文
    电源学报. 2005, 3(2): 142-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先进的半导体IC与MOSFET,以及ZVSZCS同步整流技术,实现高功率密度高效率DC-DC的新方法,新理念。
  • 李龙文,杨恒
    电源学报. 2005, 3(2): 145-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100W以上功率适配器电源PFC及PWM两部分的设计理念以及降低空载功耗的方法。
  • 胡庆波,吕征宇
    电源学报. 2005, 3(2): 148-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要求高精度、快速响应的伺服定位系统中,单纯采用比例或比例积分调节的位置控制器很难同时满足定位的快速性、高精度以及对位置的无超调。本文提出了采用位置前馈的控制器来满足伺服定位的各项要求。设计中通过对速度和加速度的前馈控制,即保证伺服系统在高精度定位的同时,又具有快速响应的特性。同时,本文介绍了一种电子齿轮的数字实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位置前馈控制器可以满足高性能伺服定位的要求,该位置控制器和电子齿轮不仅可以用于点位控制系统,而且可以应用于采用插补算法的轮廓控制系统中。
  • 黄跃杰,陈国呈,王任辉
    电源学报. 2005, 3(2): 153-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分析了导抗变换器基本理论,结合导抗变换器的恒流特性及高频逆变技术,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三相恒流源逆变器。采用导抗变换器的光伏并网逆变器,从电网侧看基本上是一个电流源,系统无需电流反馈就可以实现并网电流功率因数近似为1,且馈入电网电流不受电网电压影响,不仅简化了控制算法,也提高了并网电流的功率因数,同时也实现了装置小型化。最后,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系统的可行性。